第8章:两大地震-《天眼尘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此以后,学生们再也没有去勤工俭学,后来的日子里,学校又恢复了正常,既然没有人再提勤工俭学的事情,学生们学习也就按部就班了。此事后,龙丹询问过老爷爷,自己应该怎么办,老爷爷只送给了龙丹四个字:好好学习。

    龙丹的三哥龙成,也在这所联中上初二,到了后半学期,就不上了,去了县化肥厂当了工人。这是化肥厂第一次公开招收合同工,就是没有编制的正式工人,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不能吃国库粮的正式工人。待遇跟正式工人是一样,因为没有编制,户口依然在村里。想分到村里的粮食,就要向生产队上交钱。几乎是要交到一半的工资,才能分到一个壮劳力的口粮。这份工作也不是人人能够得到的。也是龙信这几年名声好听,路子也广,是了近两百元的礼钱才谋到的一分名额。自此。龙丹的三哥龙成在化肥厂一干就是十五年,直到后来出了一个大的事故。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龙丹的的生活又恢复了从前,早上早起跟着师傅练功,练完功夫就跑步去学校,龙丹的学习逐渐好了起来。龙丹听了老爷爷的话,学习自然上心了,龙丹的舅舅也帮了不少的忙。因为舅舅家里有不少的存书,尤其是数学书籍,对龙丹来说,简直就是个宝,一道道扑所迷离的数学题把龙丹领进了知识的海洋,就连那教数学的吴老师,都多龙丹交口称赞。

    龙丹两年的初中生涯快要结束了,上面传来了好消息,全国恢复高考,择优录取。此消息传来,龙丹的大哥龙文也是心中活络起来。自己虽然是村青年书记,不久就是书记。可是在农村毕竟是不如城里,于是就找来高中的书籍,拼命学了起来。龙文在拼命学了几个月后,参加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,事与愿违,成绩不好,考榜出来名落孙山。其实,在龙信的眼里,大儿子是考不上大学的,你想啊,整个上学期间不是帮生产队干活,就是搞什么勤工俭学,哪有上课的机会?龙文突击学习的几个月,也是临阵磨枪,当当样子,要是能考上大学倒是奇怪了。

    龙丹的学习成绩是没说的。按成绩择优录取,龙丹心里是没有一点压力的。农民子弟上高中,不再是靠推荐升学,要考试按分数择优录取,一时间,学习好的学生面露喜色,当然,也有不高兴的。这一年,龙丹这一班40个学生录取了13个,龙丹以成绩第一个的分数,考到了鲁西六中,开始了龙丹的高中生涯。

    按说,小学毕业上初中自然而顺然,不会有什么悬念。可是当时的政治气候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,虽然在乡下没有那么明显,可也受到波及。

    “上初中要凭家庭成分”龙信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啼笑皆非,自古以来孩子上学都是自由自愿的事情,上不上学都是自己做主,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听说。

    龙信忙向老师何先生打听,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。原来斗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,打到一切地富反坏右的口号已经提到了政治的高度,不能让成分差的孩子去上学,这是一个新的提法,否则知识越多越反动。本来龙信是不用担心的,自己家里上数八代也是老农民,根本不用担心,自己早年参加抗日,也是退伍军人。可一想自己有过污点啊,前几年游街示众的事情也是人人皆知。还挂上了个“走资本主义的保皇派”的帽子,会不会影响小龙丹上学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老大龙文已经高中毕业,在村里当团支部书记,下一步就是书记人选。二儿子龙华已经托关系去当了兵,三儿子已经在上初中,剩下这老四,要是上不成学,岂不一大遗憾?

    于是,龙信忙活着托人找关系。

    龙信第一要找的自然是书记许富,许富经常去公社开会,官场消息自然多一些,问问许富是自然的事情。凭着多年的交情,一顿老白干下来,书记许富是满口应允替龙信想想办法。第二天,消息就来了,许富告诉龙信已经给公社教育组组长打了招呼,让龙信提点东西去教育组长家里就行了。果不其然,龙信提着5斤挂面还有20个鸡蛋,自然也就把事情摆平了。

    其实,这件事情可大可小,当然是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这件事发点外财而已。一个破教育组长平时是没有什么权利的,可这一场事情下来,全公社得有多少地富反坏右的孩子?这倒使这个小小的组长尝到了甜头,发了一笔实实在在的外财。
    第(2/3)页